不是人,我們會是什麼?
過往的故事造就現在的我們,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累積,而文字記錄了人們的故事,寫下思考的軌跡、夢想的印記,保存真實、永久的紀錄,每一篇故事都見證獨一無二的生命價值。
非人報分為兩期發行,分別於4月8日及29日出刊,以文字紀錄藝趣節,寫下與新竹、交大、藝趣節等元素相關的紀錄,為第二屆交大藝趣節留下另類的足跡。內容包含藝趣節整體介紹、導覽,跨域校友、教授訪談,新竹在地藝文探訪......不僅串聯藝趣節主題及各專案中心思想,更藉由專訪,帶讀者探究「人文」與「科學」跨領域的對話,藉由文字看見科技與美學的互動,藉由訪問、對談、發掘故事中,人心最真實的理想與生命意義。
本報以「非人」命名,寄義以跳脫的思維探討真實的答案,詮釋2018交大藝趣節主題-- AI, Authentic Identity。 不是人的話,我們會是什麼?軀殼冰冷的機器人?只是會呼吸的生物?當我們思考這些問題,一次次地推翻並驗證,重新尋找真正自我,過程中或許需要一點時間,內心也有衝突,但我們終將找到答案,並創造專屬自身的獨特性。
當人不再作為人,非人,那會是什麼?我們真的了解自己嗎?
透過他人的故事,或許,我們能以文字相連,摸索出一些方向,找到各自獨一無二的生命價值。
二餐多多、小七前、華通書局、交大應藝所、一餐萊爾富、小木屋、奶油廚房、女二全家前、藝文空間、米諾瓦、LALA、清大水木書苑、蘇格貓底二手咖啡屋、江山藝改所、柒拾壹、開門工作室
於固定索取地點發放,採自由樂捐的形式